猩红热趁“冷”来袭,预防最关键

日期:2020-11-18  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到: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随着一波一波冷空气的到来,冬天的脚步近了,也进入了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兴风作浪的季节,猩红热就是其中一种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市疾控中心专家为您详细介绍猩红热的特点和预防知识。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冬春季节多发。

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抵抗力一般,加热56℃30分钟和一般消毒剂均能将其杀灭,但在痰和脓液中,可生存数周。

猩红热如何传播?

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当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通过空气飞沫就会传给别人。也可通过手接触被病人污染的食物、餐具、玩具、图书、日常用品等,未及时清洗后触摸口鼻引起传播。

人群对引起猩红热的病原菌普遍易感,发病年龄以3-10岁儿童为主,6个月以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免疫保护而很少发病。

感染后可获得较长久的免疫力,但仅产生针对此次感染链球菌的保护性抗体,抵抗同类型病原菌的侵犯。由于引起猩红热的病原菌型别众多,抗体不能产生交叉保护,因此易感者可以多次感染发病。

猩红热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猩红热潜伏期1-7天,一般为2-3天。

发病初,通常出现发烧和喉咙痛、吞咽痛,偶尔会有头痛、呕吐和腹痛;第2-3天,患者会出现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从耳后、颈部扩散蔓及全身,48小时达到高峰;第3-5天内红疹消退,重者可持续一周左右。疹退后,开始出现皮肤脱屑。

此外,猩红热发病初期,孩子的舌头表面覆盖白苔,红肿的乳头凸出于白苔之外,呈现出草莓般的外观,又称为“草莓舌”;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凸起,称为“杨梅舌”。

如果猩红热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者因患者的个人体质,有可能出现并发症,甚至可损害心脏。

猩红热应如何治疗?

猩红热的病原菌对青霉素较为敏感,可使用青霉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怀疑猩红热感染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且不可自行服用抗生素治疗。

个人和家庭如何预防?

目前,猩红热尚无疫苗可用来预防接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至关重要,建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家庭居室清洁、通风。随时关注天气变化给孩子增减衣服,合理膳食,加强身体锻炼,教育孩子勤洗手、勤漱口,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鼻;

二是在高发季节尽量少到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是感染猩红热的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自觉居家隔离,隔离期自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有化脓性并发症的患儿需隔离到炎症消退。症状未见好转要及时送医院规范诊治。

学校和托幼机构如何防控?

由于有咽痛、吞咽痛等咽峡炎症状的猩红热患者排菌量大且不容易被发现,猩红热极易在托幼机构、小学等单位发生聚集暴发疫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落实好各项预防措施。

一要严格做好晨午检,切实落实因病缺勤登记和追踪工作;

二要保持教室、食堂等场所良好通风;

三是托幼机构要对玩具、餐饮具、门把手、桌面等日常使用和接触的物体表面做到每日严格消毒;

四是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保持手卫生;

五是一旦发现出疹、咽痛等猩红热可疑症状的患儿,应立即隔离,通知家长带孩子去正规医疗机构规范诊治。确诊患儿,在症状消失、发病7天后,方可复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