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2004262577W/2016-05845 主题分类: 宏观经济
发文机关: 烟台市芝罘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6-11-24
发布日期: 2016-11-24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十三五”“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 统一登记号:

烟台市芝罘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芝罘区“十三五”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日期:2016-11-24  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到:

烟台市芝罘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芝罘区“十三五”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烟芝政办发〔201637


各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芝罘区“十三五”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烟台市芝罘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1月24日



芝罘区“十三五”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


商务服务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范畴,类型较多,内容庞杂,附加值高。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GB/T4754-2011)的划分,包括9个中类(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旅行社及相关服务、安全保护服务、其他商务服务),30个小类。为指导全区商务服务业跨越发展,提升其服务生产、扩大消费、调整结构的作用,根据《烟台市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烟政办发〔2014〕48号)和《芝罘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烟芝政发〔2016〕10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条件


“十二五”时期,全区商务服务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企业管理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人力资源服务、旅行社及相关服务等为主导,以其他商务服务业为补充的商务服务业发展体系,成为全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一、总体规模不断壮大。“十二五”期间,全区商务服务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总体增加值和税收贡献不断提升,在整个经济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2015年,全区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9.56亿元,是2010年的2.38倍,年均增长17.1%;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19%,较2010年提高了1.06个百分点;实现全口径税收5.38亿元,是2010年的1.17倍,年均增长3.3%;实现区级税收3.10亿元,是2010年的4.56倍,年均增长35.4%,占全区财政收入和服务业税收比重分别为5.2%和7.2%。

二、行业领域不断拓展。商务服务渠道和产品不断增加,企业管理服务、咨询和调查等行业的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广告业、人力资源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新兴商务服务业行业快速集聚。2015年,全区商务服务业市场主体达到7764户,其中,企业管理服务1485户,咨询与调查1995户,广告业1099户,知识产权服务17户,人力资源服务93户,旅行社及相关服务195户,法律服务35户,安全保护服务13户,其他商务服务2831户。

三、聚集态势日益显现。“十二五”期间,全区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发展迅猛,楼宇经济优势主要体现在提供功能性和区域性平台,服务于咨询业、广告业、律师事务所、会计审计事务所、调查与咨询公司、旅游服务以及其他商务服务业企业和机构在本地区的发展。目前,形成了滨海广场金融商务区和海港路中心商贸区2大楼宇产业集群,建成了烟台电子商务产业园、烟台1861广告创意产业园、烟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6大楼宇特色产业园,为全区商务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载体支撑。截止2015年底,全区在用商务楼宇资源突破400万平方米,其中,单体商务建筑面积5000 平方米以上的在用商务楼宇达到101幢,总面积超过220万平方米;存量楼宇总量166万平方米,其中在用楼宇闲置面积60万平方米,在建楼宇106万平方米。

“十二五”期间,我区的商务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先进城市发展水平相比,与烟台中心城市、门户城市的自身地位要求相比,仍存在着发展上的若干不足。商务服务业产业总体规模小、国际化程度较弱,总体发展仍然滞后;企业个体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品牌效益不强;发展理念以及个性化、细分化的市场拓展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  发展机遇和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金融危机剧烈动荡后的缓慢复苏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复杂变化,但纵观国内外商务服务业发展环境和我区商务服务业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区商务服务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发展机遇

从国际看,商务服务业正在成为跨国投资的重点。2015年,投向服务业的跨国投资占全球投资总额超过60%,其中商务服务业投资比重仅次于金融业,成为服务业跨国投资的第二大产业。我国良好的宏观态势和巨大的市场优势,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商务服务企业进入,为借鉴国际先进的发展理念、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商务服务业跨越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从国内看,一是政策保障更趋完善。商务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层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山东省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发〔2013〕25号)、《关于进一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5〕24号)等政策文件,为规范、引导和推动商务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随着产业分工细化和人们对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企业和个人消费中涉及商务服务的内容和项目不断增加,商务服务业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迎来黄金发展期。“一带一路”、中韩自贸区、环渤海经济合作发展、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一系列重点战略的实施,将为商务服务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三是改革推动效果明显。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实施,小型、微型企业减税政策的不断落实,创业环境将进一步优化,为商务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企业非核心业务的剥离,及事业单位改革将进一步增强商务服务业发展活力。

从我区看,2015年,全区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商务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23.14%,增速高于全市增速12.1个百分点,全市商务中心地位更加稳固。“十三五”时期,渤海湾跨海通道、环渤海高铁有望启动建设,德龙烟铁路、烟台城市轨道交通、滨海西路、胜利南路南延将全面建成通车,我区烟台核心区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一突堤、幸福西区片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将为商务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楼宇资源,烟台1861广告创意产业园、烟台众创中心等特色园区的建设培育,将为商务服务业发展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平台,商务服务业发展载体支撑将更加有力;人力资源、文化创意、楼宇经济等方面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将为全区商务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政策环境。

二、面临挑战

许多地区和城市都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国内一、二线城市具有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中西部地区新的增长极正在加速崛起,加之“高铁时代”的到来,时空观念的转变,创新要素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聚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区服务业结构层次低,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商务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不高,商务服务业仍处于初级阶段,核心竞争力、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和高端人才尚需培育;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将不断加快,由此带来的产业同质化竞争等矛盾将更加突出,青岛市北区、潍坊奎文区、烟台莱山区等周边地区正在全力发展,我区保持既有优势和增创发展新优势将面临更多困难,这都将为我区商务服务业的跨越发展带来挑战。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抢抓“一带一路”、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及中韩自贸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机遇,以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政策引导、统筹协调,实施品牌战略、龙头带动,全面推动商务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质效提升、结构优化,打造辐射胶东半岛乃至环渤海的区域性商务服务中心城区。

二、基本原则

(一)优先发展原则。在商务服务业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优先选择符合区情实际,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进行重点推进。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广告创意、人力资源、旅行社等特色优势行业,着力发展会展服务、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战略新兴行业。

(二)集聚发展原则。根据服务业发展的业态规律,按照服务专业化、功能社会化、标准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依托于服务业的其他相关行业,完善商务服务业的行业体系建设,形成商务服务业各行业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功能完备、开放协作、高效运行、相对集群的商务服务功能区和集聚区。

(三)创新发展原则。商务服务业的发展要坚持理念创新、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吸取国内外商务服务业的先进理念、先进体制、先进制度和科技成果,对传统商务服务业进行提档升级,不断提高商务服务业重点发展行业的国际水准,提高运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四)规范发展原则。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能,加强行业发展的规划引导、政策研究、管理服务和监测分析,营造公平公正和有序竞争的环境,使各行业在制度和规范中生存和发展。

(五)开放发展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国际国内知名的商务服务业企业或机构入驻我区发展,不断开拓商务服务业新的领域,提升商务服务业整体发展功能。

(六)联动发展原则。商务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其他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空间的发展,商务服务业要与其他产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相融合和联动,与城市空间的发展相匹配和协调。

三、发展目标

商务服务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要素集聚效应更加明显,促进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到 2020 年,全区商务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突破65亿元,年均增长18%,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2%以上,商务服务业市场主体突破10000家,形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与城区现代化相协调的商务服务业市场体系,进一步巩固全市商务服务中心城区地位。


第四章  发展重点


一、总部经济。到 2020 年,全区各类总部企业数量达到160家以上。       

(一)引进培育总部型企业。重点围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我区设立总部或区域性总部,积极引进先进制造业、农业企业的研发、营销、结算、采购等职能型企业管理机构。鼓励辖区优势企业特别是具有品牌和规模优势、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扎根芝罘,引导其通过连锁经营、品牌发展、开设分支机构或兼并重组等方式发展成为本土总部型企业。加大对振华集团、中集来福士、瑞康医药等本土企业集团的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进一步增强本土总部型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强化总部经济载体支撑。深入推进烟台市总部经济发展示范区试点,发挥“中国楼宇经济十大活力城区”的品牌优势,重点依托辖区丰富的存量楼宇资源承接各类总部型企业落户,支持总部经济特征明显、高端业务集中、行业度高的“总部楼”、“众师楼”、“创意楼”等商务楼宇发展。着力提升滨海广场金融商务区、海港路中心商贸区2大省级服务业园区和烟台1861广告创意产业园、烟台电子商务产业园、烟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的品牌影响力,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与之相配套的广告、市场调查、中介服务、法律服务、会计税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市场管理服务和咨询等现代商务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集聚区。加快推进芝罘滨河生态智慧新城、芝罘临港蓝色国际新城两个新城的开发建设,高点定位,提高高端商务楼宇建设比重。

二、广告创意。到2020年,全区广告经营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年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培育上市广告企业1家以上。

(一)丰富完善广告产业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专业广告公司,推动广告市场研究、营销企划、广告创意、媒介投放、效果评估等高端环节发展。支持智慧传媒、新印象广告、屹林广告等本地优质广告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竞争力强的大型广告企业。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电子网络、数字出版、数字传输、动漫游戏等新兴广告业态。促进广告产业与旅游、动漫、会展等产业结合,促进产业链条向广告设备与材料研发、广告会展等领域延伸。

(二)培育提升1861烟台广告创意产业园区。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园区为目标,加快推进国际创意产业中心、中韩动漫体验中心、数字体验中心等园区项目建设,搭建3D全景展示互动、创客云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和孵化器,促进园区规模膨胀、档次提升。借势中韩自贸区建设,加快建设烟台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引进韩国知名文创企业和高端人才,促进中韩文创企业间业务合作、技术交流。发挥园区“国家级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国家级广告园区”、“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山东省文化产业 ‘金种子’计划试点孵化器”等3个国家级、6个省级园区品牌作用,加强定向招商、招大引强。到2020年,入驻园区的文化创意企业达到500家以上,年实现产值30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以上,形成包括广告设计、动漫影视、工艺美术、出版印刷等功能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

三、人力资源服务。到2020年,全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 300家,引进20家在国内外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基本建成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业体系,构筑区域性人力资源服务业高地。

(一)大力引进培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打造特色鲜明、业态齐全、功能互补、层次多样的全产业链为目标,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引进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到我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境外和香港、澳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到我区设立服务机构。支持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联盟、融资等方式,重点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团。鼓励发展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中小型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人力资源服务商标,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形成一批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举办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对接、服务产品推介等活动,搭建人力资源服务品牌推广平台。

(二)增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能力。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强人力资源服务理论、商业模式、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和应用,丰富服务渠道和服务模式。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信息化建设,鼓励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务应用和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结合。鼓励用人单位通过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引进高端急需紧缺人才和购买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细化专业分工,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鼓励猎头招聘、灵活用工、高级人才寻访、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三)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以中国烟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主要载体,秉承“立足服务山东、环渤海经济区和中韩自贸区,面向全国提升影响力”的发展思路,打造国家级特色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聚集区和人力资源综合服务示范区。突出“专业、精致”的建设和发展理念,瞄准行业百强、引进领军企业,综合考量企业品牌发展和龙头带动作用进行选商招商,围绕产业链全面发展进行业态布局,建立优胜劣汰、奖优罚劣的管理机制,带动整个产业良性发展。继续举办系列人力资源高端论坛峰会,云集全国知名企业、世界顶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一举打响烟台人力资源服务展会品牌,树立业内北方“达沃斯”的地位。主持并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山东标准”,争取全省行业发展主导权。

四、旅行社服务。到2020 年,全区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400亿元,年接待游客突破2500万人次。

(一)推动旅行社品牌化发展。积极吸引海内外知名旅行社落户我区,开拓旅游市场。鼓励本地旅行社实施名牌战略,扩大经营规模、业务空间,积极在国内外建立分社或与国内外著名旅行社合作;引导旅行社组建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于一体的旅游企业集团,树立自主品牌。

(二)引导旅行社多元化服务。支持旅游产品研发企业开发自主品牌,并引导相关旅行社与之配套。鼓励旅行社依托辖区山、河、海、历史、文化等资源开发新的服务产品,丰富“好客山东”、“爱在烟台”旅游品牌内涵,打造“金牌旅游”线路。鼓励旅行社拓展业务范围,开展出境游服务和地接业务。

(三)加强旅行社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机制,打击违规旅游经营活动,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旅行社服务信用等级评定、公示等管理机制。做好旅游投诉接访工作,及时、依法处理游客投诉,提升游客、群众满意度。发挥区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五、会展服务。到2020年,全区会展类企业达到35家以上,打造知名会展品牌5个以上,形成设施完善、市场繁荣、行业规范、配套齐全的会展产业新格局。

(一)培育打造品牌展会。加大对中国烟台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东亚国际食品交易博览会、烟台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烟台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烟台国际海参文化节、中国人力资本论坛(烟台站)等展会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引导烟台婚庆产业园、烟台电子商务产业园、烟台金融中心等特色园区及中集来福士、瑞康医药、安德水产、红星美凯龙等行业龙头企业举办或承办特色展会活动,加强与国内外行业组织和展会机构联系,吸引更多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化品牌展览会来我区举办。

(二)提升会展业承接力。提升烟台旅游大世界、文化宫广场、东方市场、芝罘区人民体育场等场馆设施配套水平,整合文华酒店、金海湾酒店、大悦城等星级酒店、旅游点的优质会展资源,增加新建楼宇或社区中展会设施规划建设比重,满足不同类型和规模展会需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扶持引导本地会展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上市经营、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方式,不断壮大规模,形成以大型专业会展企业为龙头、中小型专业化服务企业为补充,分工明确、相互配套的企业集群。

六、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到 2020 年,会计、审计、税务服务类企业达到70家以上,行业总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基本形成与现代企业管理及国际化战略相适应,能够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会计税务服务体系。

鼓励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税务师税务所、财务咨询公司、资产评估公司等服务业态集聚发展,吸引国内外知名的会计、审计和评估、咨询机构来我区发展,打造特色突出的“众师楼”。鼓励本地较大规模的会计、审计、评估、税务、工程咨询等服务机构通过兼并、合并、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化经营,不断拓展业务领域、经营范围。强化部门监管职能,扎实做好行业统计、监管、分析工作,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培训和引进,改善执行环境,提升行业社会公信力。

七、法律服务。到 2020年,全区法律服务机构达到18家以上,其中,执业人数30 人以上的律师事务所达到1家以上。

(一)构建完善的律师业组织体系。以服务高端化为方向,着力引进、发展一批能够从事金融证券、国际投资、企业并购、国际海商海事等高端业务的国内外知名复合型律师事务所,扶持一批在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并购等领域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业型律师事务所,壮大一批专注从事婚姻家庭、劳动争议、消费维权、社区服务等专业的特色化律师精品所。推动公证业务从传统民事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完善公证与司法审判、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增强公证的公信力。

(二)释放法律服务需求。推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完善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征求律师意见制度,探索建立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政府重大决策事项法律风险评估、律师参与政府处理重大涉法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制度,探索建立律师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供法律咨询的工作机制。拓展法律服务领域,积极开拓知识产权、海外并购重组、反倾销、反垄断、金融衍生品、上市等业务服务领域,加大对重大工程、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大中型骨干企业的专项法律服务力度,加强参与信访、调解、社区工作等公益性法律服务及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

(三)推动律师业与专业行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律师业与先进制造业、先进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为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加强律师业与投资、税收、管理、金融、信息及其他领域的交叉合作,促进律师业全面发展。

八、知识产权服务。到 2020 年,全区专利代理机构达到5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60人以上。

(一)壮大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申请、交易、保护、成果转化等服务体系,加快山东山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山东智宇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培养壮大本地专利代理人队伍,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开展知识产权略研究、预警、宏观规划、竞争对手监控、企业技术并购重组等高端服务。

(二)发展特色知识产权服务领域。围绕全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和重点培育的特色园区,积极推广烟台1861广告创意产业园区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合作模式,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或事务所。增强中国版权保护北方中心服务能力,打造面向全省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意作品版权保护、版权交易等提供最权威、最专业的服务。

九、其他商务服务

在做大做强重点商务服务业基础上,根据市场多元化需求,整合优势资源,增加有效供给,积极推进办公服务、包装服务、信用服务、安全保护、专业咨询及市场管理等其他商务服务业健康发展。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商务服务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负责对本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决策,加强对商务服务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加强部门联动,整体推动与分行业实施相结合,形成纵横结合的规划推进机制。落实部门责任,由各相关部门对相应行业的规划任务目标承担主要责任。建立商务服务业工作督查通报制度,确保重点工作事项明责到人、谋事到根、服务到底、落实到位。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商务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商务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提高综合管理能力。

二、保障要素供给。统筹抓好商务楼宇的规划、建设、运营工作,重点加强存量楼宇资源分析研究和去库存,依托楼宇资源打造特色园区,提升产业发展的载体支撑能力。拓宽商务服务业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境内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支持商务服务业企业通过股权融资、企业债券、项目融资等多种途径募集资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不同类型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积极推进技术入股、管理入股、股票期权激励等新型分配方式招揽人才,营造良好的服务人才创业环境。

三、优化发展环境。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商务服务领域,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商务服务业发展。各类商务服务业企业登记注册时,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项目,一律不得再新设前置性审批。对不涉及国家规定前置审批的经营项目,登记机关直接核定企业经营范围。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外,商务服务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一律实行备案制。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在规划引领、政府购买服务、品牌培育等方面,对商务服务业给予重点支持。

四、推动改革开放。加快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步伐,加大对商务服务的采购力度,引导本地有关单位外包商务服务业务,释放市场需求。推动“互联网+”与商务服务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提升商务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提升商务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水平,瞄准国内外商务服务业领域领军企业,开展定向招商,大力吸引外资、民资参与商务服务业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激发商务服务业发展活力。引入境外先进经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积极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广告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资质的商务服务业企业。

[文字版下载] [pdf文件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