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2004262710/2023-05839 主题分类: 旅游,文化
发文机关: 烟台市芝罘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3-10-31
发布日期: 2023-10-31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芝罘区”“文旅融合”“突破发展” 统一登记号:

烟台市芝罘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芝罘区加快文旅融合突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的通知

日期:2023-10-31  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到:

烟台市芝罘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芝罘区加快文旅融合突破发展三年

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的通知

烟芝政办发〔2023〕5号


各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芝罘区加快文旅融合突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烟台市芝罘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0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芝罘区加快文旅融合突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



为贯彻落实2023年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全面提升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产业高质量、全域化发展,加速推进“都市型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切实将文旅产业打造成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支柱产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开展文化塑旅、项目建设、文旅消费、业态融合、要素升级五个文旅融合突破发展行动,加快构建供给优质、运行高效、结构均衡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建设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和世界级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力量。

二、发展目标

力争2025年底,全域旅游发展机制基本理顺,全区建成更具活力文化强区和都市型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目标,成功塑造“芝罘文旅旗舰IP”,构建“两带一核多轴”的文化旅游海陆一体发展新格局,打造集民俗非遗、工业旅游、田园风光、滨海休闲于一体的文旅康养综合体,构筑空间上海陆统筹、业态上深度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开创芝罘文化旅游产业全域化、品牌化、国际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打造“芝罘文旅”区域品牌。定位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打造世界级都市型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到2025年底,海洋旅游实现观光向度假转型,核心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乡村旅游实现产品、设施、环境全面提升,成为第二核心引领业态;工业旅游、康养休闲、文旅演艺、元宇宙文旅等特色业态,各形成一批代表性体验载体、主题线路、特色品牌,成为文旅品牌产业链的有力支撑。同时,挖掘芝罘区本土文化,构建“芝罘IP”,带动文化、旅游、商业以及城市综合开发有机融合发展。

(二)构建多维度全域发展格局。充分整合全区山、河、海、岛、湾、城等文旅资源,通过连点成线、汇线成面,打造“两带一核多轴”全域旅游格局。到2025年底,形成夹河生态景观带、北部滨海黄金旅游带、中心城区都市休闲核(老城更新区内核),以烟台山、朝阳街、所城里为主体的“城市历史文化纵轴”、以烟台啤酒、双一鞋厂、红人广场、北极星等老厂区工业人文资源为主体的“环山路工业遗产文化横轴”和连接火车站、芝罘湾广场、烟台山、月亮湾的“滨海观光休闲纵轴”基本构建完成,实现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多元化统筹发展。

(三)壮大产业链条构建产业生态。系统整合开发全区优质文旅资源、重点商圈及产业综合体,打造涵盖影视动漫、数字媒体、非遗传承、文化传媒、文化金融、文化地产、文化体育、演艺娱乐、生态康养、工业旅游等共生竞合的文化旅游产业生态,到2025年,年度旅游人数超过2500余万人次,旅游产值突破400亿元,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文化塑旅突破发展行动

1.梳理传承“芝罘文脉”。与鲁东大学合作开展芝罘区文旅资源普查行动,梳理传承“芝罘文脉”。深耕统筹芝罘区文旅资源,就全线贯通芝罘滨海黄金海岸旅游线工作,组建专职管理机构,全力构建全域旅游规划蓝图。围绕芝罘海洋文化、非遗文化、乡村文化、仙道文化、葡萄酒文化、近现代工业文化、开埠文化、卫所文化、胶东文化等优势特色文化,加大挖掘梳理、研究阐释和宣传推广力度。研究凝炼芝罘区城市文化内涵,联动宋城演艺、中国动漫集团等优秀合作方,创作一批芝罘文化主题精品力作。积极参加各类文博展会活动,提升芝罘区文化影响力。全力推进海上世界、芝罘仙境等城市IP,强化与蓝天文旅、海上世界集团等市级平台配合联动,有效将烟台山、朝阳街、所城里、芝罘湾广场、海上世界等核心文旅资源,融入芝罘区全域旅游大盘子,全面引入曲江文旅合作品牌商与主题IP,对区内优质文旅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驱动芝罘区滨海旅游全面升级迭代。(区委宣传部、区委编办、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商务局、区投资促进中心负责,向阳、芝罘岛等相关街道园区配合)

2.聚集文旅IP(版权)资源。充分发挥1861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毗邻日韩区位优势,以日韩版权业务“窗口”为发展定位,联动中国动漫集团,将IP产业作为我区文化产业突破口和发展方向,加大日韩及国内海量的动漫、影视、游戏资源及互联网原创IP授权与招引力度,推动“内容转换”,引导传统出版物、传统文化产业向电影、网络自制剧、动画电影、虚拟现实等产业链上游业态及产品转化。鼓励支持区内文创企业开发符合芝罘历史文化与区域特点的文创产品,鼓励支持开展各类设计大赛、文艺创作大赛以及动漫影视创作,打造代表芝罘特色的文创产品和IP符号。(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委宣传部、区投资促进中心负责,各街道园区配合)

(二)开展文旅产业项目突破发展行动

3.强化扶持文旅项目主体。实施重大文旅项目带动战略,选择比较优势明显、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的业态给予重点扶持,依托烟台1861文化创意产业园,积极推动文旅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优先发展一批大型骨干文旅企业,重点扶持一批数字文化企业,积极培育一批成长型文旅企业,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头部品牌和旗舰产品,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创园区、主题楼宇、特色街巷、旅游线路,形成富有核心竞争力的文旅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包含影视动漫、游戏研发、文化传媒、广告设计、数字创意等多种业态并存的全产业链文旅产业格局。聚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依托“山、海、岛、城”优势资源,发展山地运动、海上运动等精品化体育项目,吸引高层次高水平赛事进驻,探索发展体育赛事新途径,着力打造体育小游园等文体项目,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投资促进中心、区体育运动服务中心、城市更新指挥部负责,各街道园区配合)

4.优化文旅数字产业链条。深化文旅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塑链、兴链,对本土文化进行挖掘、溯源、包装、整合、推广与产业化运营,打造“芝罘IP”高品质文化数字衍生产品,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支撑作用,强化与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等地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地方院校+名校名院名所”的文旅产业研发链条,增强科研机构服务文旅消费的能力,加快推动“数字文旅”,构建涵盖影视动漫、数字媒体、网络视听、演艺娱乐、休闲旅游等共生竞合、动态开放的产业生态。(区文化和旅游局、区科学技术局、区投资促进中心负责,各街道园区配合)

5.加强文旅业态招商引资。创新工作机制,围绕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链,建立“链长+链办”的文旅招商产业链工作机制,打造文旅产业链条各个节点竞合交织、以分工协作为主的关系,形成景区、旅行社、酒店、旅游购物点、休闲娱乐等节点健全相互配合协作工作机制。深化科技赋能,运用“深蓝数智大数据中心平台”,推动文旅产业链数智化转型,建立产业资源库、招引企业库和项目信息库,提高产业链招商的精准度。着力招大引强,引进重点企业,大力实施央企、国企、上市公司招商突破行动和总部经济引进计划,全力推动优质文旅资源与社会资本对接合作。(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投资促进中心、区科学技术局负责,各街道园区配合)

6.聚力突破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构建“两带一核多轴”全域旅游布局,围绕北部滨海黄金海岸带,加速海上世界项目文旅板块开发进程与“火车站—烟台山—月亮湾”滨海休闲步道贯通,丰富太平湾沿线海上休闲运动、水上娱乐项目及海上旅游线路,串联崆峒胜境,构建集“船、港、城、游、购、娱”于一体的文商旅集聚区,加强“一岛、一山、一湾、一街、一城”(崆峒岛、烟台山、芝罘湾、朝阳街、所城里)五位一体的有机联动,连点成线、汇线成面,实现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线效率”与“面效率”。围绕夹河东岸生态景观带,构建城市发展新轴,全流域开展生态环境整治与修复、特色景观塑造与提升工程,扩大与曲江文旅等头部文旅企业合作成果,合力打造文旅产业“黄金地段”。围绕中心城区都市休闲核(老城更新区内核),结合城市更新,布局“朝阳街-所城里”城市历史文化纵轴与环山路工业遗产文化横轴,推动文化、旅游、商业等业态融合发展。(区文化和旅游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商务局、区投资促进中心、城市更新指挥部负责,相关街道园区配合)

(三)开展文旅消费突破发展行动

7.激活夜间经济促文旅消费。发挥“夏日滨海”地域优势,积极推广夜游芝罘湾等海上夜间观光旅游线,将滨海一线打造成亲海乐水的“城市客厅”和岸上观海的“城市阳台”,激活“海上看芝罘”旅游场景。组织引导歌手和乐队在朝阳街、所城里、芝罘湾广场进行夜间演出。鼓励支持塔山、黑尚莓、朝阳街等景区、街区积极举办夜间活动,拉动夜间经济消费。提升夜炫芝罘湾海上游、夜游所城里古城等夜游产品,培育打造音乐、美食、文创等夜间休闲街区、夜间市场,鼓励芝罘区公共文化场馆、代表性景区旺季夜间延时开放,拓展夜游、夜购、夜娱、夜宴、夜宿等夜休闲场景。丰富烟台山朝阳街区夜间体验业态,打造“微醺不夜城”,叫响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名片。(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委宣传部、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行政审批局负责,各街道园区配合)

8.创新发展拓宽消费空间。科技赋能消费,大力推广芝罘“旅游地图”,通过APP全面实现“吃喝玩乐游购娱”一站畅享,实现“一机在手、畅游烟台”,让“云游芝罘”平台成为烟台市经济拉动的新引擎新标杆。结合“芝罘首届文旅生活节”“芝罘首届数字文化娱乐嘉年华”“黑尚莓冰莓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文旅活动,营造浓厚休闲旅游氛围,全面激活假日消费。推动芝罘文旅从门票经济走向服务经济,从一次性观光消费走向复合性休闲消费,凸显“城市客厅”文化内涵。借鉴淄博烧烤等“爆款IP”打造模式,提质打造精品点位空间,依托烟台啤酒博物馆、红釜台文化创意产业园、芝罘湾广场等项目改造与运营提升,以点带面分期推进消费空间。(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委宣传部、区商务局负责,各街道园区配合)

9.打造线性营销消费线路。利用网红、自媒体主推朝阳街、所城里等爆款夜游IP、“打卡”景点和芝罘特色的“手造产品”,打造“多维营销+活动策划”消费线路,推出“四季线路”“美食线路”“非遗线路”等主题游,全方位做好区域品牌文旅营销,不断提升芝罘文旅知名度和影响力。瞄准“五一”“十一”“滨海消夏黄金期”等重要节点,线性布局策划主题与活动营销,引入COSPLAY、AI虚拟人物、电竞、音乐节、说唱、音乐网红、沉浸式剧本游等年轻化主题元素,无间隙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业态,全面激活文旅消费。(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商务局、区委宣传部负责,各街道园区配合)

(四)开展“文旅+”业态融合突破发展行动

10.实施“文旅+工业”融合发展行动。发展智能制造、观光工厂、直播经济等一批融合业态,满足市场多样性和特色性需求,加强北极星博物馆、三环锁业博物馆等传统工业资源整合与提升,用好中集来福士等新型工业资源,以广仁步行街为核心,整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博物馆群,做深、做强工业旅游。整合张裕酒文化博物馆、钢琴博物馆等工业旅游与研学资源,引导多种“中华老字号”品牌融入城市更新规划,擦亮百年工业名城的城市品牌,提升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推动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北极星钟表博物馆数字化提升改造,优化广仁路开埠工业旅游体验;浓厚朝阳所城街区红酒文化氛围,着力打造沿海工业文旅人字街区;整合挖掘烟台啤酒、双一制鞋、北极星等沿线老厂区工业人文资源,打造环山路工业遗产文旅横轴,实现民族工业文化和烟台城市文化的深度融合,形成工业文旅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国家、省级工业遗产。(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商务局、城市更新指挥部负责,奇山、东山、向阳、凤凰台等相关街道园区配合)

11.实施“文旅+海洋”融合发展行动。联合海上世界集团,以“烟台之窗”“城市之眼”为定位,对标芝加哥海军码头、深圳华侨城欢乐港湾,通过海鲜美味、沉浸体验、轻奢度假开展海岛风情游。以芝罘湾、芝罘岛、崆峒岛等湾岛为主体,创新开发海岛观光、海上游乐、渔业休闲、海洋生态文化教育、渔业民俗、岛上民宿等文化旅游产品,做好海岛开发规划,完善岛上基础配套设施和陆岛游船码头布局规划,发展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结合的海岛风情旅游,推动现代海上旅游产业发展。以推动航海、运动、娱乐、观光、休闲和商务于一体的现代海洋旅游产业发展为目标,按照“陆海联动、景城融合、服务优化,体验提升”的原则,系统分析芝罘区滨海一带的旅游资源条件,梳理滨海一带旅游船码头及航线现状,形成符合芝罘区实际、具有芝罘特色的滨海一带游船码头布局规划。配合市级加快推进崆峒胜境项目,定位国际海岛度假旅游胜地,以“东游记”“山海经”等神话主线,打造东方神话沉浸式文化主题旅游度假区,导入休闲娱乐、商业综合、精品酒店等业态,构建“海上仙山”文旅大IP。(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区商务局、区投资促进中心负责,向阳、芝罘岛等相关街道园区配合)

12.实施“文旅+乡村”融合发展行动。全域打造“鲜美田园”环线风景路,围绕春天里休闲农场、芝罘岛大疃社区等知名休闲农场和民宿露营地,构建全季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一体化布局完善驿站服务体系,有序推进智慧自驾工程建设,打造国际化乡村旅游目的地。做好芝罘岛西部至夹河入海口区域开发,依托海洋、沙滩、河流、松林等资源优势,开发滨海旅游、主题乐园项目,形成创意策划精品旅游区。结合勤河流域沿线开发,对沿河流域进行景观美化提升,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化休闲度假设施,配套建设自驾车营地,开发营地自驾和城郊采摘旅游产品,打造一批规模较大的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全面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商务局、区投资促进中心负责,黄务、芝罘岛等相关街道园区配合)

(五)开展文旅要素升级突破发展行动

13.加快旅游景区焕新升级。推动旅游景区提质升档,以A级景区为抓手,3A级及以上景区为重点,丰富实景演艺、智慧体验、非遗文创、特色美食等新场景,激活“二次消费”,提升景区吸引力,力争到2025年将烟台山及周边区域创建为5A级景区,将塔山、毓璜顶公园等景区打造为4A级以上景区。推动旅游线路沿海拓展,全面布局滨海游、海上游、海岛游与文化游,串联崆峒岛、芝罘岛、芝罘湾、月亮湾等沿海景点与海上线路,打造旅游新体验。推动微旅游业态依山布局,以“短途、短时、多频”为理念,依托塔山、南山等城市中心山地资源,开展山地运动、森林休憩、文旅康养等多样化旅游活动,将自然观光山地,打造成为市民和游客的休闲城市公园。(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商务局、区体育运动服务中心负责,向阳、芝罘岛等相关街道园区配合)

14.开展星级酒店提质增量计划。引进全球顶级连锁酒店品牌,鼓励新建新评、升级改造星级饭店,支持丽景半岛、百纳瑞汀、碧海饭店等本土饭店品牌做大做强。围绕芝罘岛,探索打造旅游康养度假区,规划导入精品度假酒店、游船游艇运动基地、陆岛交通码头、东口魅力小镇等项目。围绕崆峒胜境,开发建设海岛度假旅游酒店产品,引导建设文化饭店、绿色饭店等“仙境”系列主题饭店,打造“东游记”“山海经”神话IP仙境主题旗舰酒店,打造北方仙岛旅游住宿精品。(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商务局、区行政审批局、区投资促进中心负责,向阳、芝罘岛等相关街道园区配合)

15.激活非遗文化与古街风貌。一是推进古街历史游。重点开发朝阳街、所城里等区域,恢复芝罘老城、老街历史面貌,导入曲江文旅、宋城演艺、山东演艺集团等优势资源,借鉴西安“不夜城”等多个经典文旅演艺项目,共同开发打造“印象所城”“烟台印记”等实景演出,打造市区独具特色的古街文化旅游。二是整合古城风景游。以烟台山、所城里、朝阳街为核心,借鉴导入“曲江模式”,统一整合、运营,形成文化旅游集群,最大限度挖掘烟台历史文化资源商业附加值。三是扶持非遗文化传承创新。全力扶持非遗发展,在所城里规划建设非遗产业一条街和非遗体验中心,积极探索绒绣产业模式,整合打造绒绣等非遗大师工作室10个以上,构建烟台绒绣文化博物馆和非遗产业聚集区,提升绒绣等非遗项目的变现能力。开发绒绣伴手礼、城市礼品,与市区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作为交流赠送的地方特色文化礼品,同时对绒绣私人定制、工程定制等进行市场推广,提高绒绣产业知名度。加强绒绣学习教育培训,推进绒绣进学校、社区、成人培训,将绒绣保护传承工作融入生活,促进绒绣等非遗知识传播与普及。打造国内首家绒绣主题网红酒店,将绒绣元素融入酒店所有装饰、配饰、家具、家纺用品,集入驻、展示、体验、销售为一体,打造网红打卡地。(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委宣传部、区商务局、区行政审批局负责,各街道园区配合)

16.整合多维度文旅架构空间布局。一是休闲度假。调整芝罘岛、大南山、塔山、夹河沿岸等居住、工业、旅游功能配置和布局结构,规划建设精品度假酒店、游船游艇运动基地和陆岛交通码头等要素与设施,依托良好山水生态、特色村落,兴建生态度假区、沿河垂钓园、山地汽车营地、房车基地等项目,塑造国内最大陆连岛旅游度假、休闲养生、海上运动、民俗体验、海鲜美食旅游区。二是邮轮旅游。以国际邮轮停靠港建设为支撑,打造集旅游集散、文化娱乐、商业购物、创意办公、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城市门户区,加快建设烟台山历史风貌保护区、邮轮旅游码头、商业主题街区、海岸风情街区、主题公园、高档海景酒店与景观漫步道等,重塑环烟台山海域和岸线的旅游商业休闲空间和历史文化氛围。三是国际商务。顺应城市国际化发展要求,加快建设海洋时代主题公园、TOD商业综合体、都市湾滨海公园、国际创意中心等,打造集商务办公、主题游乐、智慧创新、健康创意于一体的国际商务综合示范区和城市对外开放新平台。(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商务局负责,各相关街道园区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文旅产业链长制作用,建立部门协同、区内联动的文旅融合突破发展工作机制,凝聚发展合力。健全鼓励民营经济、社会资本、行业协会进入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深化文旅企业和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因地制宜推动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文旅产业招商专班统筹负责,一体谋划、共同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改、商务、财政、金融、规管办、自然资源、海洋渔业、农业农村、行政审批、投资促进中心、体育中心等部门,立足各自职能,参与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各相关街道园区配合)

(二)加大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文旅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深化金融辅导、金融管家试点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发挥主城控股集团国有企业优势,依托旗下深蓝文旅,发挥在投资融资、基金投资、项目规划建设、招商引资、资本运营、整合重组等方面作用。(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主城控股集团负责,各相关街道园区配合)

(三)强化人才保障。加强与国际旅游机构、知名智库和国内外重点院校、研究机构合作,建立芝罘文旅高端智库。实施文旅“招才引智”计划,支持文旅企事业单位设立博士后工作平台和举办高级研修项目。鼓励高校加强文化和旅游类学科与专业建设,支持文化和旅游类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用好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为符合条件的文旅产业高层次人才发放“惠才卡”。(区文化和旅游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各相关街道园区配合)

      

           

        

        


[文字版下载] [pdf文件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